近年以來,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,網上消費成為拉動消費的主力軍,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模式有力驅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。近兩年的快遞業務量會給你一個直觀感受:2015年206億件,居世界第一,平均每人10多件;2016年313億件,平均每人20多件;2020年預計將達到700億件,平均每人50多件。
然而,在其持續繁榮的背后,卻面臨著巨大的環保負擔--快遞垃圾。急劇增長的快遞包裝,不僅帶來了巨大的資源浪費,也帶來了嚴重的環保問題。2015年全年消耗的數據是:編織袋31億條、塑料袋82.68億個、封套31.05億個、包裝箱99.22億個、內部緩沖物29.77億個、膠帶169.85億米,膠帶總長度可繞地球赤道425圈。有數據表明,有55.6%的消費者在拿到快件后便將包裝丟棄。這些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、膠帶,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近3000萬噸。
其實之所以會過度包裝,主要源于對商品安全性的考量。對包裝總量龐大、種類繁多的快遞業而言,快遞包裝標準滯后、回收循環難度大、環保意識不足是阻礙快遞包裝綠色化的三大瓶頸。
如何破除對快遞件的“五花大綁”、過度包裝問題可謂是任重而道遠。
筆者認為,對我國快遞業而言,多措并舉加強綜合治理,遏制過度包裝,推進綠色包裝,減少資源浪費、環境污染已經迫在眉睫,這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。
遏制快遞“過度包裝”,亟需完善相關法規標準,細化相關規定要求、增強執行力,規范快遞包裝材料,倡導可回收包裝。應通過稅收杠桿調節快遞包裝的市場行為,提高不可降解材料的成本,鼓勵企業回收利用等。出臺優惠政策,鼓勵企業和消費者參與快遞垃圾回收。無論是用押金制,還是返還積分、贈送折扣等方式,都是值得推廣的有效途徑。
評價一件產品包裝是否是綠色包裝,一個重要因素在于是否采用了綠色裝材料。綠色包裝材料的應用要充分考慮材料的特性,包括可回收處理、重復利用的包裝材料、可降解包裝材料、可食性包裝材料、天然包裝材料等。
紙包裝的品種多,是現代綠色包裝最主要的應用材料之一,容易回收再利用,應用區域廣泛,紙材料所占比例最高。同時紙材包裝無污染可降解,對“綠色包裝”的設計應用有重要意義。紙及紙制品的原料來源廣泛,價格較低,可塑性好,適合采用自動化處理,并且包裝形狀不易變形,無毒無味,清潔衛生,方便印刷和粘貼,有很好的回收再利用價值,廢棄后很快能夠腐爛變質,對改良土壤有利。
可再生包裝材料主要是天然生物包裝材料,例如竹、木屑、蘆葦、稻草、麥秸等,此類材料在自然條件下容易分解,不污染生態環境,而且資源成本低、可再生,是很好的綠色包裝材料。譬如,草纖維包裝是我國云南地區特有的一種包裝形式,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長期種植稻米和飼養家禽。由于稻草富有彈性,而且很結實,他們就用稻草編織成網狀草袋來盛放雞蛋,被包在稻草網中的雞蛋鮮亮且感覺充滿活力,給人一種原汁原味的自然清新感。
可降解包裝材料在光、生物、氧化、水解等自然條件下能自行降解,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,因此被公認為是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新型綠色包裝材料。目前藥物膠囊、日用品以及一些食品等很多產品的包裝,都采用由植物纖維、淀粉、蛋白質或是其它天然物質為原料制成,快餐盒在許多地方也已應用可溶解材料,還有在光合或生物的作用下自行降解的生態塑料,也被廣泛應用于制作食品和藥品包裝材料和農用薄膜等領域。
作為包裝材料,玻璃具有良好的阻隔性、耐蝕性、耐熱性和光學性能;能夠用多種成形和加工方法制成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包裝容器,并且具有回收再利用的性能。然而,玻璃包裝也存在一些缺點,如脆性,玻璃的耐沖擊強度不大,尤其是當表面受到損傷或制造時組成不均勻時會很嚴重。如灌裝期問瓶子破碎,既損失了容器,又損失了產品,更嚴重的是中斷了機器運轉,甚至更難估計的是玻璃屑掉在產品中,尤其是食品和化妝品中,則后果不堪設想。而玻璃鋼的出現則解決了玻璃易碎的難題,它的長期使用成本微乎其微,在越來越多的場合看到玻璃鋼包裝制品的身影。
隨著“互聯網+”的深入推進,電商會越來越深刻的介入人們的生活。買買買目測不會停,快遞包裹也只會越來越多。國家層面制定標準,企業層面技術研發,快遞行業提高服務水平,通過多方努力,相信“五花大綁”的快遞包終將會變成為綠色小清新。